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海派商务文化与国际中文课堂教学案例” 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1215日,上海财经大学海派商务文化与国际中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402报告厅召开。本次论坛围绕海派商务汉语的地域特色与国际中文课堂教学,面向江浙沪地区高校师生征集论文。前英国伦敦摄政大学李明芳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宗守云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洪化清教授、浙江财经大学崔山佳教授、资深中医医师沈懿医生、华东理工大学于涛副教授、外交学院李锋副教授以及我院董静院长、杨鸿书记、荣军副院长、汪如东教授、周红教授、刘焱教授、卢惠惠教授、丁俊玲副教授、耿直副教授、王连盛老师等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我院研究生积极参加。

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汪如东教授主持。15日下午两点,会场高朋满座,我院院长董静致开幕词,董院长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宣布论坛正式开始。

李明芳教授,宗守云教授,周红教授在首日论坛中进行主旨分享。

李明芳教授的报告主题为英国的商务汉语教学李教授以英国高校的商务汉语教学为案例,对商务汉语教学的大纲设计、教材开发等问题进行发言。

宗守云教授的报告主题为晋语语法和近代汉语、普通话语法的关系宗教授介绍了晋语、近代汉语以及普通话语法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现代汉语晋语语法是从近代汉语西北方言语法发展而来,普通话语法是从近代汉语官话方言语法发展而来。

周红教授的报告主题为语料库驱动下的国际商务中文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周教授通过七个研究案例展示目前商务汉语语料库的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的商务汉语教学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为语料库驱动下的国际商务中文教育资源建设添砖加瓦。

洪化清教授、崔山佳教授、沈懿医生在第二日论坛中进行主旨分享。

洪化清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多模态语料库的建设洪教授分享了自己多年多模态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的经验,提出多模态要素多层次结合有利于语言的理解和文化的传播。

崔山佳教授的报告主题为“A++程度副词的历时与共时考察崔教授介绍了晚明以来吴语白话文献语法的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成果,提出“A++程度副词在近代汉语与汉语方言中以吴语形式最多。

沈懿医生的报告主题是让理想在此起飞沈医生围绕适应、信任、挑战、解决四个关键词,结合旅居英国的经验,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在英生活的注意事项,帮助未来出国任教的同学提前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

16日下午,论坛进入分组报告阶段。第一分会场由宗守云教授、王连盛老师主持;第二分会场由崔山佳教授、耿直副教授主持。

第一分会场,于涛副教授介绍了案例《擦亮老字号——大白兔奶糖》;王连盛老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商务汉语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徐诺同学以海派商务文化为例,探讨在国际中文教学中融入海派商务文化的重要性;高雅同学以上海老字号百雀羚的企业战略为例,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方式;黄思源同学介绍了案例《国货之光百雀羚的年轻化之路》。

第二分会场,刘焱教授通过对比两则使能类通告,说明不同文化对不同量值情态词语选择的影响;丁俊玲副教授以中级汉语教材中的教学文本为例,进行教学分享;耿直副教授结合国际中文教育的相关案例,总结了国际中文课堂案例编写的特色和经验;谢采薇同学的语法点教学为例,展示情景教学法在初级商务汉语教学中的有效性;金肖同学介绍了永嘉方言词汇的特点以及普通话对永嘉方言词汇替换的影响。

分会场结束后,汪如东教授主持闭幕式。汪教授对本次学术论坛的来宾再次表示感谢,并宣读了本次学术论坛的获奖论文。华东理工大学于涛副教授、我院金肖同学荣获二等奖,高雅同学、徐诺同学、黄思源同学、谢采薇同学荣获三等奖。


伴随着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本次论坛顺利落下帷幕。

本次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主办。未来,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将继续围绕商务文化与国际中文教学,立足汉语本体,开拓创新视野,凝聚学科特色,提供更多国际中文教学本土案例,把文化自信和文化认知落到实处,为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发展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周天姿;供图:徐扬;编辑:刘凝子


发布日期:2023-12-20浏览次数: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