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教研活动之二: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写作

我院管斌、卢惠惠、韩元老师做主题发言

 

12月8日下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全体教师在学院219会议室,举行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教研系列活动的第二次研讨。本次教研活动由商务汉语系主任周红主持。会上,我院副教授管斌、卢惠惠、韩元老师分别论述了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两种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及写作指导。





管斌副教授做了题为“三教问题调研报告”的发言,她主要从教师、教材、教学法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研究,并引用崔希亮教授的观点指出,在“三教”问题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教师问题,因为好的教材是好的教师编写出来的,教学法也靠教师来实践。她通过检索统计出有关教师的论文共计2921篇 ,结合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规格所包括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三个部分,逐一对各个方面进行论述,同时对各类论文的不足之处加以分析,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在教学法方面的论文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各种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教学评估等多个侧面。管老师重点谈到有关各种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并具体介绍了一篇由周小兵教授所指导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




卢惠惠副教授做了题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案例分析式毕业论文的写作”的发言。她结合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的大背景,对教育环境(包括孔子学院、教学大纲、教育政策)、教学(学习)机制(方法)等方面的案例分析式论文作了系统的研究。她指出,通过对中国知网上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检索,发现一案例分析为选题的论文非常之少。她对搜索到的18篇案例式分析报告之一进行归类评析,认为此类论文所关注的角度确实比较热门,但是还有更广泛的领域需要在专业理论的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教与学。卢老师还就一些专业概念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什么是“案例”、“案例分析”是什么、案例分析的模式等等,并介绍了如何用6个W区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她对有关论文作了具体的介绍分析。




韩元副教授做了题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写作范式”的发言。她的侧重点是调查报告。首先,她明确指出了作为调查报告的论文所需要具备的三个特点,即针对性、客观性和时效性。她介绍了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以调查报告形式的论文的题材范围,主要包括汉语学习策略、学习现状以及文化适应性等方面,并结合三篇近年汉国教专业硕士所作的具体论文加以分析。之后韩老师介绍了的调查方法,其中主要包括调查问卷、测试和访谈。最后她重申了调查报告的结构,指出数据的统计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策和建议这几个方面是调查报告所必不可少的几个方面。




三位老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老师们的极大兴趣,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教学方面提出一些补充意见和建议,还纷纷表示在此类教研活动中确实有提高、有收获。 


(供稿:杨烨燊;供图:徐扬;编审:周红)


发布日期:2015-12-11浏览次数: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