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顺利举办“数智化时代的挑战与变革——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案例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海上’汉语应用语言学学术沙龙第三次学术论坛”

2024年11月30日,“数智化时代的挑战与变革——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案例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海上’汉语应用语言学学术沙龙第三次学术论坛”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顺利举办。

来自上海及全国各地的3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40余位国际中文教育在读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智化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

本次学术沙龙及研究生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专家主旨报告(海上汉语应用语言学学术沙龙第三次学术论坛,11月30日上午研究生分组案例展示(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案例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11月30日下午)、线上AI赋能国际中文教学工作坊12月1日上午等环节。

会议伊始,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董静教授代表东道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以及国交院当前的数智化发展战略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骏教授代表“海上”学术沙龙的发起人回顾了沙龙的发展情况,并对国际期刊《国际汉语教学学报》进行了介绍。

主旨报告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徐俪珑博士后做了《汉语二语中的代词和零形回指:以语言输入中语示分类为框架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报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严菡波副教授做了题为《贝叶斯框架下的混合效应模型——以实验语言学数据为例》的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徐雯长聘助理教授/朱娱薇同学做了题为《国际移民社区的多语主义和国际中文教育》的报告。

复旦大学徐晓羽副教授做了题为《汉语综合课翻转课堂教学评估模型的构建》的报告。

上海财经大学耿直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曾晨刚博士联合报告了近期合作进行的《数据驱动的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相关案例。

当日午休时间,参会师生代表还在学院大厅体验了ClassIn平台的智慧屏以及线上教学系统。

下午分组报告环节,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30余位研究生分成两组,分别围绕数智化教学实践、AI赋能国际中文教育、Super Chinese等中文教学平台、商务汉语教学数字资源建设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案例分享和深入讨论。

论坛邀请了邀请了校内外学者专家和行业代表作为评委:朱勇,北京外国语大学;周红,华东师范大学;王芳,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汪如东,上海财经大学;高飞,复旦大学;何宪伟,上海语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评委们对各组报告分别进行了打分和评价。

经过评委考核,本届研究生案例论坛产生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另外有陈偌琳、马良等同学获得优秀奖。

获奖等级

案例名称

获奖学校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一等奖

AI 赋能线上国际中文教育:《凉州词:王翰》教学新探

上海大学

唐欣语 田凯淇

邓银环 毕慧淼

钱小飞

一等奖

AI数字人对话技术赋能英国孔院汉语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

林舒心 刁越越

/

二等奖

虚拟数字人在国际中文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何家欣

王学松

二等奖

AI赋能成语故事教学——以意大利某国际学校为例

中国人民大学

李欣然 欧鸿

孙佳欣 崔双运

崔亚冲

二等奖

汉字太“南”了!越南籍教师的教学之旅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周红 阮世英明

徐丽卿 李朵

陈璐

李琳李婧婷

二等奖

多模态视域下商务汉语校际合作研究—以中英合作为例

中央民族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谭可盈

褚青果

宋连谊

三等奖

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日本学生的长期中文学习:以“r”音发音矫正为例

上海财经大学

梅子健 梁家熙舒莹莹 邱若雪汪珂弘

耿直

三等奖

小小的emoji,大大的误解

新疆师范大学

谢学思 尹冰月张亦菲

尹春梅 邓新

三等奖

对外汉语课堂的双线教学管理模式

浙江传媒学院

张幕校 王敏

程子艺

徐天龙

三等奖

基于Super Chinese 软件的商务汉语写作混合式教学与个性化学习

上海财经大学

王程卿 吴怡  朱文悦 李颖

王连盛

三等奖

线上教学如何实现互动和身临其境?利用ZOOM进行商务汉语文化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上海财经大学

于雅婷

耿直

三等奖

非英语国家夏令营文化活动设计如何突破语言障碍

中国传媒大学

谢宜静 李雨蒙龙立东 曾捷

张未然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委书记杨鸿老师以及本届论坛的会务组代表耿直老师向获奖者颁发了相应的证书并合影留念。

12月1日上午,“AI赋能国际中文教学工作坊在线上召开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马瑞祾候泽煜两位青年才俊,向与会师生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际中文教材及微课开发、国际中文教学智能体构建等方面的最新应用引发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学者和青年学子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研究成果、探讨发展方向的平台未来,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学术交流和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中文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供稿:耿直;供图:耿直、梅子健;编辑:刘凝子


发布日期:2024-12-05浏览次数: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