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2021年互动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研讨会

       20211218-19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互动语言学沙龙主办的“2021年互动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在线上顺利举行。研讨会由我院青年教师谢心阳博士主持,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5位学者做了19场学术报告,分享互动语言学领域的最新动态,相关议题和内容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会议还吸引数十位国内外学者线上参会及讨论。

  会议开幕式上,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的方梅研究员从会话分析和互动语言学的差异谈起,呼吁研究者们要有问题意识,要以解决汉语学界的相关问题为目标。

 

  开幕式后为三场主旨报告。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李晓婷教授报告题目为《互动中的多模态及多模态构式研究》。她基于“互动的语法观”,从社会行为格式和句法投射考察语法与身体视觉活动的相关性及关联的具体方式;通过系列语料证明,手势、表情等资源如何与指示代词、程度副词、评价构式等一起构建话轮,实现顺畅互动。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陶红印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从日常方法学到会话分析和互动语言学的发展及其对汉语语言学研究的若干启示》。报告从日常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的哲学社会学基础、代表性主张及其对会话分析学派的启示谈起,探讨了可示性(accountability)、索引性(indexicality)等属性在语言交互中的体现,并在序列观和行动观的基础上,对汉语名词连用、第二人称代词的指称、与分类有关的表达方式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报告还提出语言研究要关注语言规则在日常交际中的浮现以及言语过程的相关性等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陈玉东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互动语言中的韵律表达研究》。报告从韵律表达中产生的区别性和突显性两种变化特征出发,对国内外互动语言学领域在自然对话中发现的韵律要素的变化和形态进行了梳理。报告系统归纳了音高手段、时长手段、音强手段、音质手段、气息和发声等韵律层级的特征及其与人际互动的相关性,并提出了基于汉语自然会话的韵律分析方法和解读框架。

 

      18日下午至19日上午,研讨会围绕互动语言学的不同议题、不同研究方法和不同理论范式进行了16场报告,报告主题丰富、内容详实。我院谢心阳老师做了《谈谈互动语言学创立之初的几本论文集》的报告,选取了《互动与语法》《会话中的韵律》《语用学》《互动语言学研究》四本论文集,着力介绍了互动语言学研究者在韵律分析、语境与语境化理论、互动与语言的互育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报告还就汉语互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活动语法、社会行为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研讨会最后在与会学者的精彩发言中圆满结束。本次研讨会议题集中,讨论充分而深入。与会者选取各自感兴趣的专题精耕深挖,既交流了国内外互动语言学领域的最新动态,拓宽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又为汉语的互动语言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供稿、供图:谢心阳;编辑:刘凝子

 


发布日期:2021-12-24浏览次数:1360